假期接近尾声,每年的开学季都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敏感时刻。有些孩子会满心期待新学期的到来,摩拳擦掌做好了开学的准备。有些孩子则会出现深深的焦虑和不安,不敢面对越来越近的新学期倒计时。
(资料图)
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好自己,以最佳状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中去?这是每一个家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刘建辉表示,开学前两周是让孩子“收心”的黄金期。这段时间开始“收心”,孩子既不会产生太多的抗拒心理,又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开学前的准备。
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很苦恼
“暑假期间,在家整天抱着手机,不写作业也不跟我们说话,怎么劝他都不听,我是彻底没辙了……”提起儿子北北(化名)的现状,北北的妈妈王女士是又气又急。
北北就读于市区某中学,下半年就读初三了,眼看着高考在即,但从小就爱玩游戏的他,却没有一丝紧迫感。因为是家里的独子,王女士夫妇对这个儿子十分溺爱,即使北北犯错,他们也从来舍不得打,这导致他越来越任性、贪玩。
“自从上了初中,和几个同学一起打游戏后,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下降得厉害,尤其是到了周末和暑假,能一整天闷在房间里不出来。”王女士说,针对孩子沉迷游戏的情况,夫妻俩也曾尝试多次进行干预,但效果一直不好,眼看着开学在即,孩子还是天天打游戏,暑假作业也没完成,这让他们很是无奈。
即将小升初的一鸣(化名),暑期住在了乡下爷爷奶奶家。老年人宠爱孩子,凡事都依着孩子,只要一鸣一不高兴了,爷爷就会赶紧拿出手机安抚。“老人家心里想着只要孩子不吵闹听话,玩手机游戏并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但久而久之,情况越来越不受控制了,哪怕是吃饭,都要打开手机看着视频才肯吃。让他停下手里的游戏,强行把手机拿走,他就开始大哭大闹。”一鸣妈妈说,发现儿子沉迷游戏后,因为这件事情,她不止一次地跟公公婆婆沟通,但效果并不明显。
“开学情绪”可导致多种心理问题
“想到要上学我就肚子疼、头疼,吃不下饭,睡不着!”
“一进学校,只要坐在课室里,我就感觉无法呼吸!”
.....
临近开学季,不少孩子因为开学心理状态出现问题来到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门诊。刘建辉表示,每年在开学前后这段时间,来就诊的学生患者都会明显增多,“开头难”这个问题还是困扰着许多学生。
六六(化名)下学期开学就要升初一了,但他却不愿上学。经过一番交流,六六才向医生吐露真实的想法:去城里上初中后,他和原先的好朋友都不在同一个学校,新学校新环境光是想象一下就让他十分不安,而且越临近开学他就越紧张,几乎整夜都睡不着,吃不下饭,有时还想哭,情绪十分低落。随后,六六在医生建议下做了全面检查和评估了心理状态,根据测评结果,医生为六六做了心理治疗,经过疏导,现在已恢复到正常状态。
刘建辉介绍,以上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开学综合征”。长假过后,部分同学返校后无法适应规律的校园生活;小升初、初升高的同学无法适应新环境;长时间在家,返校后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放假期间沉迷于网络,开学后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又或者初三、高三的同学面临升学考试,压力太大.....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孩子并且可能导致多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包括常见的睡眠障碍、适应障碍、焦虑、抑郁、恐惧等。
开学前多种表现 让人烦恼让人忧
“门诊中来的一些学生,会在开学前或者开学后几周的时间里,表现出身体不适,比如失眠、嗜睡、头晕、头痛、心慌、胃痛、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刘建辉说,在开学初期的课堂上,有些学生也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学习不感兴趣、小动作多、爱走神、无法安静、反应慢、紧张等症状。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会有厌学、做事拖沓、不守规则、懒散、不讲道理等问题。
刘建辉解释,上述躯体上或心理上出现的反常现象,属于心理学上的应激障碍,是由人们大脑潜意识里不愿意面对的、不接纳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一些负向情绪或者体验造成的。当人们经历一段较长的假期或者休闲时光后,立即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面临一时难以适应的状况,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才能找到工作或学习的节奏,这是正常的适应性过程,大家不需要过分去担心。通常情况下,我们允许这样的过渡期不适应性现象发生,大多数人通过自我调适,都能很快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咨询师建议
要做“开学前状态调整”的不仅仅是孩子
“要做开学前状态调整,不仅仅是孩子的任务,家长的作用和影响力其实更大。”刘建辉表示,孩子的收心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管理,年龄越大的孩子个性越强,家长在管理孩子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提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家长们陷入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两难困境:不管孩子的话就眼睁睁看着他没日没夜玩手机,管孩子的话就吵架,自己崩溃,孩子也受伤。事实上管教孩子需要特殊的技巧。
管教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当亲子关系疏离、冲突、对抗时,任何管教只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因为家长在教育时会习惯性地采用内归因的思维:过度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过度自卑敏感,破坏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家长再去管教孩子往往就会引发孩子的反抗,导致很多孩子为了叛逆而叛逆:本来我想学习的,但是当妈妈这么说时,我就不想学了。家长如何去判断亲子关系是和谐的呢?家长可以这样反问自己:我的孩子会觉得他在我眼里是个好孩子吗?如果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那说明亲子关系非常良好,父母就可以放心去管教孩子,此时的管教对孩子是有利的。如果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坏孩子,那么父母的管教就会带来反效果。因为父母的任何管教,不管是严厉的,还是客观的,还是循循善诱的,在孩子的内心中都是对自己的否定和贬低。此时孩子的表现或是沉默无声反抗,或是对父母嗤之以鼻视若无睹,甚至跟父母唱反调。父母会觉得不解:明明我说的话都经过深思熟虑、再三斟酌,每句话都没问题,怎么孩子就不听呢,还跟我对着干?其实父母忽略了亲子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信任的、亲密的。此时修复关系的重要性就要高于管教作业。
在管教时家长也要注意跟孩子一起商量作息方案,不要过于武断,采纳孩子合理的想法,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升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管教的艺术是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说到做不到是一种常态,成年人也是如此,更何况孩子呢。因此当孩子做不到时不要冷嘲热讽,而是要学会鼓励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亲子之间的信任和互相理解,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破坏关系。但是这种现象在国内非常的常见,父母出于竞争的焦虑过度管教控制孩子,为了孩子的成绩不择手段,最后让亲子间行同路人反目成仇。在这样的教育中哪怕孩子最终成才了,也容易得“空心病”,缺乏爱人爱己的能力,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家长这样的行为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连芝麻都没捡到。
孩子开学前“收心”,家长开学后“放心”,趁早行动,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开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