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老人88岁,已经高烧4天退不下去,医院饱和,无法住院,重金求Paxlovid。”
近一周来,类似的求药信息,到处刷屏。
(资料图片)
方圆也在为家里老人寻药。她听闻,这款药最高价炒到了2万元一盒——简直勒索式坐地起价。
幸运的是,随后,她在一个“公益互助群”里,买到了一盒辉瑞生产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3500元一盒——比起黄牛漫天的坐地起价,这个价格被买药人视为“良心价”。
群友们几乎都从同一个平台下单,不少人先后都买到了药。
这意味着,在各路渠道都稀缺Paxlovid的情况下,这家平台的货源相对充足,不过也是时断时续。
就在12月26日,辉瑞公司合作方中国医药回应澎湃新闻称,Paxlovid是处方药,互联网渠道不能购买,似有规范监管的迹象。
此前一天,25日晚上近11点时,公益群管理者将群名从某城市“Paxlovid公益购买群”改为“互助公益群”,且公告:因平台缺货,不确定未来再有买药校验码,本群只为大家公益互助交流使用。
在购药暂停之后,这里成为了群友们互相借药、换药的公益渠道。
上述现象,只是Paxlovid交易链的冰山一角——一个政策不明、供给不足、价格动荡、交易混乱的市场。
在辉瑞Paxlovid“一药难求”的情况下,来自印度的Paxlovid仿制药,开始坐地起价。
一周前,天奇花了1200元,从代购处买到仿制药现货,昨天再帮朋友询价时,已经涨到3000元了,而他听过最离谱的报价,是6000元,“简直疯了!”。
没人能断定,这样的“一药难求”,还要持续多久。
一药难求
90后方楠,也在为年近80岁的外婆寻药,年初她就听说过Paxlovid,但彼时并没太在意。
直到近一周,网络上“老人因感染新冠去世”的新闻接踵而至,她每天都能在微博,看到一些六七十岁的名人大佬过世。
“他们应该有足够的能力、资源、财力,获取最好的医疗资源,也没能保住命”,她越想越慌。
方楠的外婆身体一直不好,不仅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有慢性支气管炎,长期依赖激素喷雾辅助呼吸。
更糟糕的是,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外婆去了5次疫苗接种点,都被劝回。
自知是高危人群的外婆,在和方楠通话时,偶尔会流露出悲观情绪,低落地念叨着,“外婆打不了疫苗啦”。
方楠一阵心酸,远在北京,她唯一能做的是为老人准备好药物。
幸运的是,她买到了。
12月21日晚,方楠在小红书看到有人分享,在京东买到了Paxlovid,她立刻前往,京东恰好有货,没有任何犹豫,她就下单付款了,2980元一盒。
但大部分人,没有方楠这样的好运。
当朋友根据方楠的分享,再去京东时,已经无货了。有网友反馈,自己从中午12点多,一直刷到晚上10点半,始终显示缺货。
90后邱明也没有买到,他在26号上午10点,看到有人分享京东有药,10点14分就联系上了问诊医生,结果被告知慢了2分钟,已经没货了。
自从在小红书分享买药经历后,两天内,方楠收到了约200条求药私信,皆是为家中八九十岁的老人——一片孝心纯然肺腑,方楠虽感同身受,却无能为力。
在当前这个“混乱”时刻,能否买到药,并无章法可循,全靠运气。
某电商公司创始人张千,前几天经朋友介绍,从医药公司内部渠道,为父母买到了2盒Paxlovid,3500元一盒。
随后,他帮朋友咨询时,对方回应已经无货,“到货后几天就抢光了。”
不止上述渠道,就连医院也断货了。
小艺的爷爷90多岁,感染重症,25号出现肺部感染。人在黑龙江的小县城,当地医院没有Paxlovid,她只好在公益购买群求助,期待有人能救急,哪怕只转让一两板也行。
却被群友告知,重症后服用已经比较晚了。
但小艺觉得,只要人还在,就要试一试,不留遗憾。
不止小县城,即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Paxlovid也是“一药难求”。
前两天,吴秋带妈妈在上海各医院问诊求药,浦东公利医院没货,瑞金医院也没货,和睦家医院月底才到货,嘉会国际医院只留给住院重症病人使用......
不愿放弃的吴秋,还在继续去其他医院排队,“一定要尝试,哪怕走遍上海全部医院。”
深圳的90后张清,兜兜转转好几天,同样没找到有药的医院。
23号晚上,他听说深圳市人民医院上架了一批Paxlovid,第二天一早带着奶奶去排队,从上午9点多,排到下午3点才挂上号,结果被告知,一早就无货了。
供不应求之下,Paxlovid价格也被炒起来了。
张千在朋友圈看到,有的黄牛价格已经高达1.6万元一盒,比常规两千多的价格,贵了近6倍。
在Paxlovid求而不得的情况下,一些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替代药,比如国产的阿兹夫定,辉瑞Paxlovid的印度仿制药Primovir和Paxista。
这些药均有一定风险,阿兹夫定今年7月获批上市,比去年12月在美国上市的辉瑞,晚了半年多,临床试验数据相对不足,副作用风险尚未充分验证。
而印度仿制药Primovir的生产公司Astrica,压根没有获得辉瑞授权。
但“聊胜于无”,手中总要握点什么才有安全感。
刚二战考研结束的90后小山,5天前在印度直邮网站给妈妈买了一盒Paxista,售价1150元,比Paxlovid在国内部分医院的2300元,低了一半。
“担心医疗挤兑,导致买不到辉瑞原版Paxlovid,只好购买仿制版备用”,但让他苦恼的是,物流可能要耗时半月。
他只好一再叮咛妈妈,半个月内尽量不要出门,以免感染。
薛定谔式供应
在当前的混沌“战况”里,求药之人开始自发抱团取暖,一些“民间”公益购买群悄然生长。
这些公益购买群,多按城市划区,比如北京、深圳、杭州等,每个群都有几百人,其中某城市“Paxlovid公益购买1群”已达上限500人。
群里的购药渠道,几乎都指向了货源相对充足的方舟XX。
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慢病管理平台,有如此实力,有难得的货源,为何不敞开卖药呢?
非常时期,平台的谨慎倒也不难理解,也许是因为相关政策并未清晰——导致买方和供方都额外增加了交易成本。
而在缺药求药的高压之下,群里的气氛一度很紧张。
一旦有群友因着急,没看到群公告说明,询问流程细节时,志愿者会骂人“巨婴”,“巨婴们,看好了,行吗!”“一个个都要超VIP服务吗?!”
着急求药的群友们,并不会对此介意。
考虑到可能志愿者需要持续应付诸多繁琐细碎的需求,也许这些情绪化的表现,可以理解。
不止如此,买药流程也非常繁琐。
群友需要三人自由组成小队,由群主私发校验码,再由一人下单三盒,到货后再分给另外两人。据称,设置如此繁琐的流程,是为了防止黄牛囤货。
一些群友发现,进入下单环节,药品出现了临时涨价,从之前告知的2950元,涨到3500元——当然,这个价格也不离谱。
时隔两天后,一位群友收到了药,之前的那些疑虑,已经不足挂齿了,“这个平台还挺靠谱,而且价格之所以涨到3500元,是因为之前的是临期药,我收到的药,有效期比较长。”
相比其他渠道,方舟XX的货源较为“充足”,在短短三天内,至少曾上架过两批货——在缺货之下,没有什么能比保供更让人安心了。
而在购药渠道暂停之后,公益群并没解散,群友们依然在“患难与共”,互相分享药品资讯、药品服用指南等。
比如有人分享Paxlovid使用注意事项,“一定要先找医生看,尤其是肝肾功能,听说有吃药吃出问题的,别自己随便吃”等;
有人分享各种渠道的药品供货情况:“和睦家现在有货,挂号费1500,检查费大概6000,药费3000左右”、“朝阳区可以试试去朝阳医院、垂杨柳医院或中日友好医院,都有辉瑞”、“刚打dianhua给社区,说已经接到培训Paxlovid的通知,但目前还没拿到药,不过估计快了”等。
一些手里有药的群友,也愿意“江湖救急”,将Paxlovid优先转让给急需者。
群内每天可能都有近10条的求药信息,“朋友姥姥在医院抢救,医院没有辉瑞特效药,求转让”、“老人90岁了,血氧低,有人可以转给我吗?我买到了,到货后再补给您”......
此种情况下,不乏热心人愿意转让,“我昨晚抢到一份保质期2月的,我家老人阳过了,有需要的联系我”。
不仅方舟XX,其他购药平台,政策同样一变再变。
12月23日,某微博大V曾分享,“辉瑞小药箱”公众号中,有供给Paxlovid的所有医院名单,但当天就有网友反馈,“早上时,还能看到当地有三家医院,晚上看已经没有Paxlovid的筛选项了。”
直到现在,“辉瑞小药箱”还是没有Paxlovid的影子。
“辉瑞小药箱”已无Paxlovid选项
26号之前还能买药的京东,定价相比方舟XX低了数百元,也是一会儿有货,一会儿没货,开药的成功率,还跟问诊医生有关。
有网友反馈,第一次尝试时,系统随机分配了医生,发现没有权限开处方,自己花钱指定了第二个医生后,无货,但20分钟后又有货了。
混沌的Paxlovid市场
为何Paxlovid“一药难求”?根本原因还是供不应求。
目前,国内感染人数正飞速上升。
以青岛和浙江为例,12月23日,青岛卫健委公布,每日新增感染人数为49万至53万人,未来两天将以10%的增速增加;12月25日,浙江日新增报告的阳性人数突破100万,预计高峰期时,日新最高达200万。
虽然风险较高的老年人感染数据不详,但参考12月6日,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的预估——“最终感染率在80%~90%”,绝大多数人,包括老年人都难免经历感染。
根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67亿——粗略推测,最终老年人感染人数,可能达上亿级。
这其中,部分老年人又因本身免疫力下降,或未接种疫苗,或有基础疾病,导致其重症率和危症率偏高,需要特效药预防重症。
据一周前网传的“北京301医院发热门诊医生会议纪要”显示,老年人重症率超10%以上,危症率约为10%。
按该比例粗估,长期来看,仅风险较高的老年人群体,对Paxlovid的需求量可能就在千万级。
更遑论,还有部分年轻人也需要此药。
两周前,90后姜珊因连续5天高烧不退,最高温度41度,只好去了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医生开了Paxlovid,服用后第二天病症几乎全无,只剩下偶尔的咳嗽。
在需求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药品供应又是何种境况?
据辉瑞在今年6月初披露,2022年Paxlovid的计划产能为1.2亿盒。
而有消息称,负责中国市场Paxlovid进口与分销业务的中国医药,拿到了10万盒。
且似乎是分批引入,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3月初,国内首批进口的Paxlovid为2.12万盒——实是“杯水车薪”。
除了供给量不足外,药品流通渠道也不太“透明”,致使求药只能碰运气;而且,各渠道的Paxlovid价格不一,开药前提也不同,较为“混乱”。
比如,此前京东上的价格为2980元/盒,流程相对简单,要求上传阳性证明,回答系统问题、评估适合用药后,由医生在线开处方即可。
而医院渠道则要求抗原阳性,且本人到场,但不同医院的价格、开药条件、检查与否都各有不同。
比如,有网友分享,和睦家的Paxlovid2300元左右,部分和睦家会做身体检查,甚至要求只有就诊过的老患者才能开药,挂号费、诊费、检查费等加起来,可能在4000元以上。
而姜珊去的上海嘉会国际私立医院,没有检查,药品价格为2676元,再加上急诊费等费用,总共4000多元,不过这些都在其购买的商业保险报销范围内。
在一些私人交易渠道,价格更是“错乱”,比如Paxlovid的黄牛报价,甚至高达一两万左右一盒。
不过,庆幸的是,在这一片“迷雾”中,似乎又能看到一些“曙光”。
一方面,本土化生产正在推进中。
2022年8月,华海药业与辉瑞签订了《生产与供应主协议》,将在5年协议期内,为辉瑞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提供制剂委托生产服务。
虽然,目前尚未看到生产进度的公布,但已是一个好信号。
另一方面,政策上似乎也有了便利买药的迹象。
12月26日,一份网传文件称,“北京将于近期统一将Paxlovid,配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医生接受培训后,指导患者服用”,后经多家媒体记者求证得知,各社区医疗机构的确收到培训通知,只是药物尚未配送到。
另据“药代动力学”的消息,有省份将辉瑞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挂网价格降至1890元/盒”——当然,降价之外,能不能保供,还要另说。
如果类似Paxlovid的新冠特效药,不再一药难求,实是全民幸事。